在医院的整体运作中,检验科实验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它是疾病诊断、治疗监测以及健康评估的关键环节。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需求的日益增长,医院进行改扩建工程时,检验科实验室的合理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。一个科学、高效、安全的检验科实验室设计,不仅能提升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,还能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环境。
检验科是临床和科研的重要医技部门,主要任务是完成门诊、急诊以及其他医疗部门的送检任务、负责细菌培养及消毒物品的无菌鉴定,同时根据医院规模承担相应的科研教学任务,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搭接的桥梁。检验科实验室一般为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, 按照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设施要求配备Ⅱ级生物安全柜、高压米恩俊容器等设备,并按期检查,以确保符合要求。另外,实验室应安装洗眼器和紧急喷淋装置 。
一.规范要求
1.检验科用房位置及平面布置应自成一区,微生物学检验应与其他检验分区布置。微生物学检验室应设于检验科的尽端。
2.用房设置应设临床检验、生化检验、微生物检验、血液实验、细胞检查、血清免疫、洗涤、试剂和材料库等用房。可设更衣、值班和办公等用房。
3.检验科应设通风柜、仪器室(柜)、试剂室(柜)、防振天平台,并应有贮藏贵重药物和剧毒药品的设施。
4.细菌检验的接种室与培养室之间应设传递窗
5.检验科应设洗涤设施,细菌检验应设专用洗涤、消毒设施,每个检验室应装有非手动开关的洗涤。检验标本应设废弃消毒处理设施。
6.危险化学试剂附近应设有紧急洗眼处和淋浴。
7.实验室工作台间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.20m。
二.功能要求
检验科空间主要可分为取样采集区域、核心工作区域、医疗辅助区域。
1.取样采集区域
等候空间、样本采集用房、标本接收、暂存及处理等功能空间。
2.核心工作区域
常规检验室(又称临床检验室)、生(物)化(学)检验室、免疫检验室以及特种实验室(包含但不限于微生物实验室、PCR实验室、HIV实验室)等主要功能用房。
3.医疗辅助区域
辅助用房包括,纯水制备间、不间断UPS电源间等资源供应用房,还包括冷库、耗材库等一次性物品贮藏用房,生化检验室需要配备天平、仪器、药品等附属用房。
三.面积要求
检验科建筑面积应根据医院规模和承担任务大小而定。规模较大的医院,急诊检验区域面积不应小于100 m²,门诊检验区域面积不应小于300 m²,中心检验区域面积应在2000m²;三级综合性医院检验科面积不小于1200 m²;二级综合性医院检验科面积不小于800 m²;
四.工艺分区
1.检验科与门急诊:检验科应与门诊部、急诊部有直接便捷的联系。
检验科所承担的送检任务主要来自于门、急诊部门的非住院患者,检查结果具有时效性,就诊当日领取,送检及候取。
2.检验科与住院部:住院患者标本也是检验科的来源之一,检验科与住院部之间的流线不宜过长,方便医护人员收集住院患者的标本送检。
3.检验科室与消毒供应中心:之间应有便捷的物流通道,方便器皿的消毒回收及洁具供应。
4.药学部:也可纳入到综合医院药学部医疗体系之下,鉴定、实验工作涉及的医疗用药需要药剂科的支持和配合。
5.检验中心:大中型医院将检验科、功能检查科、病理科、影像科、内镜中心等部门结合布置为检验中心,方便患者完成各类检查,利于医院对于不同业务部门的管理工作。
6.床边检验(POCT)工作也在现代医院建筑中得到普及,部分检验工作分散到了有紧急救治要求的医疗行为组织内部,以此提高检验工作的时效性。
五.位置选择
1.设置为一个独立的单元
- 检验科室属于医院的污染部门以及细菌源,应设置为一个独立的单元,形成密封性的空间,在保证医疗工作严密的、科学的同时,避免与有洁净要求的医疗业务部门交叉感染。
- 试验区由于存在病源污染物,故应保持负压状态,避免污染物的扩散。
- 检验科(中心)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有专用的出口。
- 通过污物通道与污物电梯传送至集中的医疗废物存放点。
2.检验科的垂直流线
由于检验科内部管路复杂,用水设施多,检验科下方应避免布置会因漏水会造成重大损失的科室,如影像科、药房(洁净用房)等;
上方则不宜设置用水需求量大的科室,以免对实验室的环境造成污染。
六.医疗流程
检验科是重要的标本分析、实验部门,其医疗活动主要围绕各类检验样本展开。
1.标本传递、实验、鉴定的行为动线
- 检验科送检、采样流程:
- 样本接收、采集工作在取样采集区域进行。
- 门诊送检、采样工作在完成诊间、交费等门诊就医流程后自己执行。
- 住院部检验标本由病区责任护士负责运输和传送。
2.实验流程
- 工作人员在辅助区域完成更衣、消毒等清洁工作后进入试验大厅或各自的实验组区;
- 对已签收标本进行分类、编号以及开展具体试验、鉴定工作;
- 检验人员通过电脑终端上机分析得出检测结果;
- 审核、签发报告单,在信息平台将检验报告传达给临床医师及自助终端。
3.检验区检测内容
3.1常规检验区
体液实验室:污染性较大的体液标本在封闭设置的体液实验室内进行;
镜检室:显微镜下特性指标观察工作在镜检室;
试验大厅:除上述两项的其他检验。
3.2生物化学检验和免疫检验
以上两项试验指标和反应手段较为复杂,一般通过全自动设备进行检测,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报告,其对医疗工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医疗装置设备上。
3.3特种检验工作
通常依赖人工操作,比如微生物试验,在正式的药敏、镜检等鉴定工作开始前,通常还需要经历标本培养、分离提纯等过程,试验过程耗时长,且医疗工艺流程的不可逆性。
4.除样本外物品运输流程
消毒供应中心及药剂科是检验科主要的医疗物品支持部门,分别供应消毒器皿、一次性医疗用品以及非临床药剂。
5.医疗废物的处理
先经过浸泡灭菌、洗涤消毒等初步处理,再经分类、打包、封口贴标签通过污物电梯、污物通道移交医院废弃物处理中心签收,进行废物处理。
6.二级医疗工艺流程
医务人员工作流程导向下的检验科人员工作动线、检验标本的运输动线:
工作人员携标本传输、全自动标本分拣系统传输、各试验区域全自动流水线传输、气动物流系统传输,等作为主导行为动线,使各医疗场所、功能用房的组合布局能够较好地适应和承载各类实验需要。
综上所述,医院改扩建工程中检验科实验室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,涵盖了实验室设计规划、装修选材、各类系统配置以及安全与智能化设计等多个方面。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,进行精心设计与布局,才能打造出一个符合现代医疗需求、高效且安全的检验科实验室,为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,助力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。